若从没经历过诈唬失败,那你可能根本不会打牌 若从没经历过诈唬失败,那你可能根本不会打牌 如果你也属于德扑圈中的芸芸众生,那打牌时你必然会感到痛苦,因为德州扑克游戏中的有些痛是合理存在并必
若从没经历过诈唬失败,那你可能根本不会打牌
如果你也属于德扑圈中的芸芸众生,那打牌时你必然会感到痛苦,因为德州扑克游戏中的有些痛是合理存在并必然会出现的。
这种痛苦的出现一般由坏运气所致,表现形式多样,比如以下几种:
- 赢率很高的情况下全押最后却输了
- 自己打法完全没问题的情况下却经历一连串坏结果
- 撞上对手范围里的头部牌型
这个游戏就是会有很多这种完全超出我们意料和控制的痛苦时刻。
有时想要正确判断出自己感受的痛苦是否属于这种时刻还是不容易的,对于一些不喜欢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而归咎于运气的理智型玩家更是如此,但其实我们都清楚,某些时刻发生的坏结果就是运气所致。
我们可以从这些经历中学到的一个教训就是:自己能越快认清这些时刻根本不由人力所控制,我们就能越快接受这种厄运并因此释怀。
人生中的问题/挑战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我们能解决的,另一种是我们无力搞定的。
当碰上问题时,我们要如何决定此刻面临的问题属于哪一种呢?比方说:
-
生意失败,是否该继续投钱?
-
关系出现裂痕,是否有维持下去的意义?
-
旧车又坏了,是否有必要修好?还是干脆不要了?
这些当然是很空泛的问题,对于不同的人而言,答案肯定是不同的,而它们虽然看似与我们讨论的内容无关,但我想要借此表达的是,这个世界肯定是不完美,但某些方面是否能够改进,答案还有待商榷。
不过不管怎么说,当我们尝试去回答问题时,有一点是可以非常明确的:在处理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去解决自己能够改进和控制的部分,而剩下的无法控制的部分,只能随它去了。
事实上,在面对一些问题时,常常令我们疲惫不堪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讨论问题属于哪一类的过程在消耗着我们大部分精力。
♦痛苦原则♦扑克这项游戏也不例外,不管我们面对的是何种问题/挑战,大家要考虑的应该是:如果还有得选,自己是否会做不一样的处理?
究竟该如何处理,答案听起来会很讨打,那就是:该怎么做还是得视情况而定!
虽然上述问题我回答得模棱两可(因为我不能假装自己有能力教大家如何区分一条路到底怎么走会找到出口,怎么走会遇上死胡同),但有一点我能肯定的是,就扑克这个游戏而言,在判断自己是否走对路时,我们可以这样去判断:
打牌时,如果你感到痛苦的次数不够频繁,那你打牌的方式很可能是不对的(如果不是这个原因,那只能说明你的心智非常强大)。
这就是我所说的“痛苦原则”,最典型的两种表现形式为:
□ 如果你的诈唬从未被抓过,那说明你诈唬的频率不够
□ 如果你价值下注后从未输过,那说明你薄价值下注的频率不够
支撑这两个结论的理由是:扑克是一种在信息不完全透明情况下的博弈,如果我们想要从中获利,那偶尔的损失就是不可避免且必要的。比方说,如果我们通过成功的诈唬赢了2X,因为失败的诈唬仅输掉X,那么诈唬这种策略就是值得做的,虽然偶尔会诈唬失败,可总的来说这种策略是有利可图的。
上述这段话的关键词在于必要二字。
在游戏中经历输钱的“痛苦”是我们想要获得长期盈利的关键。如果不诈唬,我们不可能赚到本不该赚到的钱,而如果想要诈唬,那根本不可能做到不经历偶尔的诈唬失败。这里所说的偶尔诈唬失败就是我们不可控制和解决的问题,至于价值下注那一点也一样。
♦“痛苦原则”的高额桌实例♦很多人应该已经知道这个概念,但其中一些人可能会质疑所谓“必要的痛苦”,觉得它没有意义。
有异议是可以理解的,所以下面我们通过一手出自高额桌游戏的非典型牌局来让大家做进一步理解。
Daniel Negreanu和Doug Polk的单挑结束后,Polk本人就对这场单挑做了分析,并对Daniel的表现做了非常深度的解析。
对于Daniel打法的分析,Polk有一点评价得很在理,他说:在单挑的某个阶段,Daniel大概在连着2000手牌中都没有打到全下,这意味着他打得不够激进,而整体收益则会因此受影响。
这种做法听起来熟悉吗?看来连Daniel这样的一流玩家都免不了会忌惮“必要的痛苦”,不管这种忌惮是有意还是无意的,总之Daniel肯定是主动“做了些什么”来避开游戏中的波动。
不幸的是,这种忌惮没给Daniel带来什么好果子,倘若面对的是比较弱的对手,这种做法或许可行,但无限德扑单挑并不是一种玩“小球派”或减少行动或控制码量就能征服的游戏形式,尤其在面对一位像Polk这样顶级的单挑玩家时,为减少“必要的痛苦”而打得畏手畏脚是行不通的。
唯一可行的做法就是越平衡越好,但这不仅限于在不同情况中运用不同打法,同时还要下各种数量的注,并且用较高的频率下注,包括用诈唬牌、价值牌、以及两者之间的牌型做超池下注或全下。若做不到这样,所受的痛苦将会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举高额桌实例的寓意♦为了让想要传达的观点简明扼要,关于Polk和Daniel单挑的细节虽说简化了,但主旨是不变的,那就是:不管在生活中还是牌桌上,有些“痛苦”都是免不了的,不管我们做什么,都不可能避开它们。
面对这种必经的痛苦,我们要么坦然接受这种痛苦带来的相对较小的不适,要么为避开这种痛苦而陷入更大的不适中。
当然,说的总比做的容易,但不管怎么说,在我们做出最终选择前,先理清一些东西总是有必要的,因为这样的话我们至少能用一种更理性的思维去行事。
FAQ
微短剧是什么?
尽管叫法不同,本文探讨的短剧,更多是当下颇为流行的微短剧。 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定义,微短剧,全称为网络微短剧,是指“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15分钟左右、有着相对明确的主题和主线、较为连续和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剧集。 这类形式此前更常见于长视频平台,如此前爆火的《招惹》《授她以柄》。Mar 15, 2024
吃瓜是什么梗?
“吃瓜群众”是一个网络用语,指在网络论坛中,人们发帖讨论问题,后面排队跟帖,不着边际地闲扯的人,因为他们的常用语就是“前排出售瓜子”“前排吃瓜子”。 2016年,有人将“不发言只围观”的普通网民称为“吃瓜群众”,用来表示一种不关己事、不发表意见仅围观的状态。
牛瓜是什么瓜?
牛角瓜是菜瓜的一种,以蒂部粗大柄部稍细状如牛角得名,也有因其粗壮如牛腿叫它牛腿瓜。 崇明方言中,没有甜瓜或香瓜的说法,一律叫作菜瓜。 现存最早的明朝正德《崇明县志·物产》中,就载有它的大名。Feb 12, 2021
吃瓜的瓜是什么意思?
吃瓜,网络流行词,其含义为在网络环境中,用来表示一种不关己事、不发表意见仅围观的状态。 普通网友们常常戏称自己为“吃瓜群众”。 而“瓜”则表示某个热点八卦事件。 “吃瓜”一词的源于“吃瓜群众”,大概是由戏院火车上推售等地“前排出售瓜子,前排吃瓜子,前排吃瓜”广告词演变而来的。
吃瓜什么梗?
2016年,有人将“不发言只围观”的普通网民称为“吃瓜群众”,用来表示一种不关己事、不发表意见仅围观的状态。 2016年12月14日,入选语言文字规范类刊物《咬文嚼字》杂志社发布的“2016年十大流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