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扑克数据软件中常规数据的使用 德州扑克数据软件中常规数据的使用 需要德州扑克辅助软件请点击查看:https://www.moshike.com/a/4344.html VPI

德州扑克数据软件中常规数据的使用
需要德州扑克辅助软件请点击查看:https://www.moshike.com/a/4344.html
VPIP: 入池率,作为最基础的指标之一不过多赘述,超过40的入池率很难成为一个盈利玩家。
概念:VPIP是扑克数据软件里给出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数据,它的英语全称是 Voluntarily Put $ InPot,即主动往底池里投钱的频率。因此在大盲位置的过牌而进入翻牌圈将不计算为VPIP。
打个比方,如果对手玩了100手牌,主动投钱进去玩的次数是1手,那么他的VPIP数值就是1%。我们知道德州扑克手牌的组合种类数有1326,那么1%相当于是13种,差不多就是AA和KK的组合数(6种AA和6种KK),因此我们大致可以断定对手只玩AA和KK。
当然100手牌的采样数是比较少的,如果对手正好100手里没有拿到AA和KK,而拿到一手AK,他也会主动入池,那么我们上述的判断就发生偏差了。所以说手牌数越多我们对对手的范围判断会越精确。
通常一个9人满员桌常客玩家的VPIP会在12-16这个范围,假设面对一个VPIP是12的玩家的公开加注,我们通常怎么判断他的起手牌范围呢,这里可以简单的用一个软件Flopzilla来显示这个范围。
可以看到,我们在VPIP一栏输入了12以后,就能在此显示牌力强度范围里顶端12%的牌型。当然具体判断的时候QJ不同花和JT同花可能会调换,特定情况下有的玩家更倾向于玩QJ不同花,而放弃JT同花。但是总的范围不会和这个图表显示的相差太多。
注意了,VPIP基本上都是一个线性范围,而不太可能会是极化范围。因为玩家在入池的时候通常考虑的是手牌的绝对强度。很少会像3bet对手时一样去选择两极化的范围(比如用最好的牌和比较差的牌,而放弃中间的牌型),因此我们可以通过Flopzilla这个软件来训练自己对范围顶端牌型的熟悉度,进而能够更精确地通过VPIP这个数据,来判断对手的手牌范围。
VPIP这个数据是非常直观和易用的,当与其他数据结合起来使用以后,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在以后会慢慢介绍。
PFR: 翻牌前加注率,基础指标不赘述。值得注意的是,VPIP-PFR>20的玩家会被HUD软件自动标记为Fish玩家,充分说明过于频繁的limp入池往往意味着无利可图,保持适当的入池率以及较为接近的翻牌前加注率是保证整体范围更加有利可图的前提。以国内线上环境来看,长期VPIP≈30、PFR≈20的范围属于最难对付的REG松凶玩家。
3Bet: 翻牌前3Bet频率,国内线上通常来说超过8%代表较为aggressive,此种类型的玩家坐在自己后位会严重影响我们在前位的action。
Fold to 3Bet: 弃牌给3Bet的频率为64%,一个并不低的数值,此项数值越高意味着我们可以用更多的手牌对其进行3Bet剥削。
TOT Steal:整体抢盲频率,考虑到全位置的因素,标准值约为20,超过这个数值代表抢盲过于频繁,我们作为盲注位置玩家可以适当放宽守盲和反击的范围。
WWSF Rating: 这个数据代表了翻牌后争夺底池的能力,“1”为中值,这个数据要跟后续讲述的AF(激进度)结合观察,如果两个值都较高,则表明玩家更擅长bluff,赢下了很多摊牌本无法赢下的底池;如果数据都低则玩的较弱,垃圾牌过多;AF高而WWSF低,则玩家更偏向于弃牌;AF低而WWSF高,则说明玩家手牌质量不错,摊牌胜率较高。
WTSD%: 打到摊牌的概率,平均值约为29,常值在27-38之间,高于29的玩家对于听牌很难丢掉,是我们持续value的首选。通常优秀的玩家应该保持WTSD%在20-28之间。
AF(Flop):Flop上的激进度,通常来说AF在1-3之间为正常值,但每条街的情况略有不同,优秀的玩家在Flop上的AF通常在2-3.5之间,而在River的AF则往往在1.6-2.5之间。具体使用要结合上文提到的WWSF。
CBet:Flop CBet频率,基础指标不赘述
Fold to CBet:Flop上弃牌给CBet的频率,同上
Raise Ratio:Flop上Raise的频率,非常直观的表现一个玩家在每条街的激进程度。
FAQ
瓜州在今什么省?
瓜州,在今甘肅省境內設立的一個州。
吃瓜什么梗?
2016年,有人将“不发言只围观”的普通网民称为“吃瓜群众”,用来表示一种不关己事、不发表意见仅围观的状态。 2016年12月14日,入选语言文字规范类刊物《咬文嚼字》杂志社发布的“2016年十大流行语”。
什么是胡瓜?
黄瓜(学名:Cucumis sativus)也称胡瓜、青瓜、刺瓜、瓜仔哖,属葫芦科黄瓜属植物。 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是中国夏季主要蔬菜,且为温室产品之一。
吃瓜是怎么来的?
该词源于2016年网络热词“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或简写为“吃瓜群众”),更早则来自百度贴吧中“前排出售瓜子”、“吃瓜子看戏”等用语,而“不明真相”是网民用来反讽中国官方话语中常见的“少数别有用心”、“不明真相的群众”等固定短语。
中国什么时候有西瓜?
宋末元初,西瓜由元军带入广州,随后迅速传遍岭南地区。 元代,西瓜在北方已经形成规模化种植,并且成为农民创收的重要经济作物;东南的江淮、闽浙地区也开始大范围推广栽培,只是品质较北方稍差。 明代,西瓜种植在我国南北各地继续推进,栽培面积和规模显著增长,品质也快速提升。 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西瓜)今则南北皆有”。26 ส.ค. 2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