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O打法和剥削打法 GTO打法和剥削打法 众所周知,德州扑克是一个信息不完全的博弈游戏 那么什么是信息不完全博弈游戏呢? 如需系统学习GTO,请点击查看德州扑克GTO

GTO打法和剥削打法
众所周知,德州扑克是一个信息不完全的博弈游戏
那么什么是信息不完全博弈游戏呢?
如需系统学习GTO,请点击查看德州扑克GTO视频课程:https://www.moshike.com/a/4232.html
在德扑中部分信息是完全公开的
部分内容是隐藏且需要被发掘的
信息挖掘的越多越准确,越能够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公开的信息包含自己的底牌、后手筹码量、下注的尺寸、位置、每名玩家的行动是什么等
不公开的信息包括对手的底牌、对手选择的策略、对手的游戏习惯、对手的思维层级等
那么在我们需要选择我们应该选取剥削式打法还是GTO打法时候
我们就可以根据公开信息和隐藏信息的挖掘程度来做出正确的决定
GTO的策略就是完全只根据公开信息来进行自己的游戏策略的一种打法。
我们设想一种情况,我们在没有开任何HUD的情况下在一个陌生的扑克室坐下,周围的玩家都没有交手记录,我们对对手的游戏水平,个人习惯,游戏倾向性没有任何了解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进行自己的游戏?
在这种情况下,选择GTO打法似乎是唯一的答案。因为我们并不知晓对手的漏洞何在,所以剥削对方的漏洞变成了无稽之谈。
GTO?
Exploitative?
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GTO打法是一种万金油的打法:打谁都一样,我永远不会被剥削,我可能不会赢到最多(GTO打法不是EV最高的打法)但我绝对不会输(GTO打法不存在漏洞,所以不会被剥削)。
而随着在这个扑克室打的手牌数的增加,我们或多或少的都会收集到一些其他玩家的隐藏信息,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根据其他玩家的特性来更改自己的策略。
面对岩石类玩家?
我们自然会选择在更多的在翻前弃牌给他的3-BET更多的在flop小额高频下注
更少的在河牌抓诈与诈唬
面对跟注站?
我们会更多的做一些薄价值下注
面对疯鱼?
我们又不得不增加抓诈频率
最值得一提的是,因为这种游戏策略简单易懂,中国德扑圈内就诞生了许多的所谓的“H2N职牌”:他们熟练掌握了利用HUD收集信息的能力,一边打着牌一边看着HUD进行着一些所谓极限剥削的策略。这些职牌每天面对着某圈某王的特定玩家池如鱼得水,盈利能力超强。
比如对手folded to a 3-bet after raising preflop数值过高(标准数值为40%-50%),那么自然而然会对他们进行剥削式的更多的3bet或者玩家面对C-BET弃牌过多,自然会提高自己在flop上的下注频率。
普遍来说这类玩家是最经常发表GTO无用言论的一个群体,因为他们每天从事的是炸鱼塘事业。对手水平过低导致GTO玩法的EV值远低于剥削式玩法,他们的对手满满的都是漏洞并且无法发现这些职牌正在利用漏洞来进行剥削,自然也无法改变自己的策略来进行反剥削。
他们经常讽刺GTO玩家们为理论嘴强王者,经常在一些明明不存在诈唬的地方说着自己必须跟注自己的顶对否则我将放弃自己的全部范围被剥削过多等等。
对于这类争论,笔者无意探讨GTO与剥削式打法孰优孰劣,毕竟笔者最经常做的事情也是和朋友们一起探讨应该用何种策略来剥削自己局中的松疯鱼老板。
我们必须要承认的是:面对当前国内德扑环境,使用GTO策略可能确实不是一个很好的选项,因为我们面对的对手水平普遍过差,GTO玩法对于这类玩家池仿佛屠龙之术,完全照搬PIO提供的策略来进行游戏可能面临着水土不服的窘境。
可是,这不代表我们不需要学习GTO,只是我们不能完全照搬PIO给我们的打法,而是要总结pio给我们的策略中的规律与逻辑,并把它们变成自己在思考问题时候的方法。
Pio给的答案是任何情况下的默认策略,我们可以把默认策略当成如果我没有其他的隐藏信息的收集能够利用到,那么我就使用这个策略,反之我就在默认策略上进行一些修改。
_ | Tips |
---|---|
_ | Step1: 收集与分析牌桌的隐藏信息 |
_ | Step2: 对自己的策略实行针对性的改变 |
_ | Step:及时作出调整并实施策略 |
除此之外的理由是:我们已知GTO策略是不可能被剥削的最优防守策略,那么剥削式玩法玩家能够存在的原因只会是其他玩家没有很系统的学习GTO,从而导致自身存在漏洞,换言之就是鱼。
那么我们可以推导出剥削式玩法只能在虐菜炸鱼时候使用,诚然,现在大部分的玩家水平过低,剥削式玩法在面对他们的时候如鱼得水。
可随着网络上关于GTO的知识分享越来越多,玩家学习的欲望越来越强,玩家池的水平是会不断提升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我们固步自封,不学习不进步的话,总有一天,这些玩家也会成为别人眼中的鱼。
FAQ
吃瓜的好处?
什麼是「吃瓜群眾」? 吃的到底是什麼「瓜」? 已經成為網路慣用語的「吃瓜群眾」,指的是那些在事件發生後事不關己、圍觀閒聊的群體,之後也衍生出「吃瓜」這個詞,專門用來指圍觀、看好戲、說閒話的行為。Feb 18, 2025
吃瓜是怎么来的?
该词源于2016年网络热词“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或简写为“吃瓜群众”),更早则来自百度贴吧中“前排出售瓜子”、“吃瓜子看戏”等用语,而“不明真相”是网民用来反讽中国官方话语中常见的“少数别有用心”、“不明真相的群众”等固定短语。
牛瓜是什么瓜?
牛角瓜是菜瓜的一种,以蒂部粗大柄部稍细状如牛角得名,也有因其粗壮如牛腿叫它牛腿瓜。 崇明方言中,没有甜瓜或香瓜的说法,一律叫作菜瓜。 现存最早的明朝正德《崇明县志·物产》中,就载有它的大名。Feb 12, 2021
吃瓜的瓜是什么意思?
吃瓜,网络流行词,其含义为在网络环境中,用来表示一种不关己事、不发表意见仅围观的状态。 普通网友们常常戏称自己为“吃瓜群众”。 而“瓜”则表示某个热点八卦事件。 “吃瓜”一词的源于“吃瓜群众”,大概是由戏院火车上推售等地“前排出售瓜子,前排吃瓜子,前排吃瓜”广告词演变而来的。
胡瓜:台湾综艺天王的传奇人生
胡瓜,真名叫胡自雄,是台湾知名的综艺主持人和演员。他1959年出生在苗栗县三义乡,爸爸来自江苏宜兴,妈妈是苗栗客家人,他还能说客家话,这让他在台湾娱乐圈有独特的文化背景。胡瓜被称为“综艺天王”,因为他主持过许多热门综艺节目,深受观众喜爱。
他的主持生涯始于1982年,最初在台视的节目《雁在林梢》里担任助理主持和短剧演员。随着时间推移,胡瓜逐渐走红,主持了《钻石舞台》、《金曲龙虎榜》、《非常男女》等经典节目。他的主持风格灵活又亲切,曾连续多年称霸台湾主持人收入榜,堪称综艺界的常青树。
不过,胡瓜的事业也经历过波折。1994年因为“李璇事件”事业遭遇低谷,后来通过观众和业界的支持重新站起来。2007年因为吸食大麻事件而暂停工作,也曾公开道歉。这些风波没有阻止他成为台湾综艺界的重要人物,反而让他更加真实亲民,展现出多面的人格魅力。
总的来说,胡瓜不仅是台湾综艺的代表性人物,也是一位经历丰富、风格多变的主持人。他的名字几乎成了台湾综艺节目的代名词,影响了好几代观众和主持人。简单来说,提到胡瓜,就是提到台湾综艺界的一个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