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扑中的平衡策略,这种烧脑的打法我不信你一次能看懂之下篇 平衡策略:这种烧脑打法,我不信你看一遍就能懂之上篇:https://www.moshike.com/a/798.html 举一个实际的德扑游戏

平衡策略:这种烧脑打法,我不信你看一遍就能懂之上篇:https://www.moshike.com/a/798.html
举一个实际的德扑游戏例子,比如河牌出来后,你有很不错的牌,但不是坚果。假设对手的牌20%的可能比你大,60%有比你小的成牌且可能会跟注,20%他什么都没有,弃牌。因为多数情况下对手会用小牌跟你的下注,你应该做一个价值下注。底池是100,对手先过牌。如果对手是比你好的那20%牌,他会跟注或者加注;如果他是最差的20%,他会弃牌;如果他的牌是中间的60%,他跟注还是弃牌就取决于你的下注量。你的计划是下注,如果遭到加注则弃牌。
-
如果你下注20,他拿中等牌会100%跟注,你的期望值是88,因为88=(0.20)*(100)+(0.60)*(120)+(0.20)*(-20);
-
如果你下注50,他拿中等牌50%跟注,50%弃牌,你的期望值是85,因为85=(0.50)*(100)+(0.30)*(150)+(0.20)*(-50);
-
如果你下注100,他拿中等牌30%跟注,70%弃牌,你的期望值是78,因为78=(0.62)*(100)+(0.18)*(200)+(0.20)*(-100);
而如果你过牌,你有80%的机会赢下底池100,你的期望值是80。
可见下注100还不如过牌,会适得其反,是一个输钱的策略,你的最佳策略是下一个小注20。但是你可以看到,上述公式是建立在这个对手不会诈加注(bluff-raise)的基础上的。如果对手会诈加注,比方说你下注20,对手会用最好(20%)的牌加注200,也有一半的机会用最差(20%)的牌这样做。也就是说他中等牌的60%会跟注,10%会放弃,30%他会加注(其中有三分之一是诈唬)。
如果他加注,底池340,你要用200才能跟,而他有三分之二的几率比你大,所以即使他可能诈唬,你还是要弃牌。
现在看一看,如果你还是下注20,10%的机会他弃牌你直接赢得底池;60%他拿小牌跟注,你可以赢20;30%你输掉20。期望值是(0.10)*(100)+(0.60)*(120)+(0.30)*(-20)=76。同样小于你过牌的期望值80。所以对手使用诈加注的可能性,让你下注20这个选择也不能盈利了。
上例中可以看出,对手风格的一个小变化,仅仅是有了诈加注的可能性,就使得我们必须改变打法,同时减少了我们的盈利。同时也看到,如果我们站在对手那一方,必须要有诈加注这个武器,这样会有效减小别人的盈利(当然就增加了我们的期望值),也使我们的风格更加平衡。遗憾的是,在中小级别的真人德扑圈中,很多玩家根本从来不诈加注,他们或许会先下注诈唬,但绝不会先过牌等对手下注后再诈唬。
总结一下,在对付高手的时候我们的风格要尽量平衡,对付弱手的时候可以稍微少顾忌一下自己的平衡。如果对手的打法有明显漏洞,我们就可以找到克制他的好办法。在各种情况下,必须要有各种武器平衡自己的打法,能减小对手的盈利,同时增加我们自己的期望值。
FAQ
吃瓜的瓜是什么瓜?
追本溯源,「吃瓜」中的瓜,指的其實是「西瓜」。Nov 11, 2023
牛瓜是什么瓜?
牛角瓜是菜瓜的一种,以蒂部粗大柄部稍细状如牛角得名,也有因其粗壮如牛腿叫它牛腿瓜。 崇明方言中,没有甜瓜或香瓜的说法,一律叫作菜瓜。 现存最早的明朝正德《崇明县志·物产》中,就载有它的大名。Feb 12, 2021
吃瓜是怎么来的?
该词源于2016年网络热词“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或简写为“吃瓜群众”),更早则来自百度贴吧中“前排出售瓜子”、“吃瓜子看戏”等用语,而“不明真相”是网民用来反讽中国官方话语中常见的“少数别有用心”、“不明真相的群众”等固定短语。
中国什么时候有西瓜?
宋末元初,西瓜由元军带入广州,随后迅速传遍岭南地区。 元代,西瓜在北方已经形成规模化种植,并且成为农民创收的重要经济作物;东南的江淮、闽浙地区也开始大范围推广栽培,只是品质较北方稍差。 明代,西瓜种植在我国南北各地继续推进,栽培面积和规模显著增长,品质也快速提升。 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西瓜)今则南北皆有”。26 ส.ค. 2566
吃瓜的瓜是什么意思?
吃瓜,网络流行词,其含义为在网络环境中,用来表示一种不关己事、不发表意见仅围观的状态。 普通网友们常常戏称自己为“吃瓜群众”。 而“瓜”则表示某个热点八卦事件。 “吃瓜”一词的源于“吃瓜群众”,大概是由戏院火车上推售等地“前排出售瓜子,前排吃瓜子,前排吃瓜”广告词演变而来的。